物流與經濟環境相適應產業振興仍需政策扶持
發布于:2011/1/10 來源:上海物流公司 點擊次數: 有資料表明,外資包括境內的外資控股、參股企業已經融入我國一些支柱型產業。外資企業在服務中國經濟的同時,也給尚未成熟的本土企業帶來沖擊。作為國家“十大振興產業”之一的物流業亦是如此。
當記者問到:“您如何看待物流業發展的安全性關乎國家經濟安全?”洪水坤指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物流企業的發展確實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如果某個國家的物流都由外資企業承擔,其民族經濟就可能面臨威脅。比如遠洋運輸,如果被外資壟斷就可能遭遇價格隨意抬升,進而影響該國的國際貿易生存地位。”
但洪水坤話鋒一轉,“中國也要面臨一個與狼共舞的過程。如果一味地說事關國家安全,什么都由國家包起來,也是不可行的,其實國家也包不了。因為物流既是經濟的先行官,也是社會生活的神經末梢,就像人的血液系統或神經系統,不是光有主動脈或大腦中樞就行,還得有各種毛細血管或微循環系統,最后組合成一個主體。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培育物流市場的活力,讓物流企業本身有抵抗力,有抗風險能力,而不是國家從政策上保護或者壟斷。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與原則。”
洪水坤帶著輕松的語調說:“事實上,這些年,我國物流企業并沒有因為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及一些傳統物流企業的消亡而退出市場,而是在跟外資大鱷們的競爭中不斷提高和發展。像中遠、中外運以及誠通集團所屬的中儲,這些企業曾經歷了巨大波折,但現在已成為國內物流領域的主要擔當者。這說明了什么?按照我國現行的物流發展政策和環境,我認為總體上是相適應的,切不可認為有大問題。我國物流業自身的發展水平還是適應國家當前經濟發展環境的,對未來發展更可預期。”
●物流業發展還需國家政策支持
對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方面,洪水坤說:“在很多有利于國內物流企業發展的政策方面可做得更好,這值得相關方面好好總結和研究,并借鑒先進國家經驗。”
洪水坤舉例說,日本搞倉庫團地政策,能讓很多小的倉庫業主到一個地方搞團體性買地租地,用于倉儲物流,政府對這些企業給予廉價政策支持,甚至不需要錢就提供,或租賃給這些抱團的物流倉儲企業,使他們進入這塊地的門檻很低。這種成本使很多企業能夠進入這個行業,并得到很好的生存發展,沒有過重的負擔。同時,政府減免稅收,給予很多支持,這是發達國家對倉儲物流企業通行的辦法。對投入大、回收期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橋梁、公路、倉庫,實行扶持政策,在很多國家是慣例。我們國家現在也有必要對這種個性化企業這樣做,這才有助于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使國內物流企業能平等地跟國際物流企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