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至阜新大件運輸 “運輸能力40%空載狀態”
發布于:2012/3/24 來源:m.niboeye.cn 點擊次數:
25日發改委就當前物價形勢舉辦內部座談會,會上談到菜價高企使市民生活壓力增加,但菜價太低則讓農民利益受損,問題究竟出在哪?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國內流通成本太高,國內流通體制亟待改革。
“流通成本占50%-70%”
中科院研究員汪同三表示,中國流通業費用的幾個數字讓人震驚,全世界82%的收費公路在中國,流通成本占50%-70%,成本太高。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預測部主任吳曉求表示,國內素來農產品生產價格都是“漲很難、跌很快”,農民是弱勢群體,在中間商面前缺乏談判能力,中間商通過渠道
來牟利,最后通過層層加價到了餐桌上價格就高了很多。目前解決問題的措施就是要降低流通費用,他表示,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經有了農產品直接與超市對接的舉措,但是因為龐大利益集團存在,現在規模還很小,難以推廣開。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舉例稱,商務部曾經就此問題在上海作過跟蹤調查,最后發現,菜市場里工作的一對夫婦,半夜2點就要去批發市場,工作十分辛苦,但最后一個月賺的錢只相當于城市普通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而物流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跑運輸的人也沒有暴利。最后發現問題在于物流綜合成本太高。
范劍平表示,目前中國的物流交通組織方式太落后,以中小企業為主,不像國外已經形成幾家大的運輸公司。這些大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調配車輛的運輸情況,而在我國運輸能力有40%是空載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出去的時候是超載,回來是空載。中國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據了解,解決這一問題牽涉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和發改委等多個部門,但目前各部委還未就此問題出臺綜合治理舉措,去年發改委曾要求收費公路給予運輸農產品的車輛“綠色通道”。范劍平表示,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希望政府能借助穩定物價的契機,打破部門間協調問題,真正下決心把問題解決好,例如可以由政府來建立信息化平臺提供給中小企業使用,減少企業設立信息化平臺的成本,同時提高整體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