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國際油價從1998年年均價12美元/桶
發布于:2012/4/9 來源:m.niboeye.cn 點擊次數:我可以明確地講,成品油價格每次到上調時,都非常慎重,并適當延后;每次下調,只要條件一成熟,馬上下調,從沒有延后過一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今年3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表示,從2008年底到目前為止,上海物流國內油價經過13次上調、5次下調,總體漲幅不到80%,但同期國際油價從每桶40多美元上漲到將近120美元。
中國從1998年開始嘗試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幾經波折終于在2009年5月正式啟動新機制,確定與國際市場接軌原則。而2000年后國際油價一路走高,中國超過一半原油依賴進口,國內成品油價格水漲船高有合理成份。但中國油價比美國高是否合理,是否真的存在“漲多跌少”,或是“漲易跌難”?中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否合理?發改委是否涉嫌人為操控?
從財新記者梳理的歷史數據看,上海物流國際油價從1998年年均價12美元/桶,漲到目前120多美元/桶,上漲10倍;同期,中國國內汽油出廠價從2100元/噸漲到目前9180元/噸,上漲不到5倍,低于國際油價漲幅。再具體看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實行的三年多來,國際油價從40美元/桶漲至目前120多美元/桶,上漲3倍多;國內汽油出廠價則從5580元/噸漲至9180元/噸,上漲不到2倍。
表面上看,近十年國際油價的漲幅遠高于國內成品油價的漲幅,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一直被發改委摁住,發改委挨罵有委屈之處。
但無論是舊的與國際成品油價接軌的管理辦法,上海物流還是2008年以后執行的新的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的管理辦法,都給價格管理部門預留了人工干預空間,而發改委在調價中則綜合考慮了CPI及油企盈利等因素,以至于經常出現國際油價上漲時未及時跟漲的情況,而為了緩釋落差,又相應出現了國際油價下跌時不跟跌的情形。
這種刻意為之的“低油價”為發改委招來了罵名,也掩蓋了深藏的種種問題。
從2002年開始,國際油價幾乎以每年10美元/桶的增速上漲,當時中國成品油定價本準備接軌國際成品油價格,卻因考慮油價上漲對其他行業的影響而遲遲未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