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需要應用驅動
發布于:2011/8/9 來源:http://m.niboeye.cn 點擊次數:
上海一家名為上海圣泰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正是如此。據該公司總經理李功章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他們的主要客戶是
上海物流公司,目前擁有客戶已經遍布全國數萬輛卡車。圣泰公司的客戶可以非常方便的通過電腦或手機隨時了解自己車輛的位置和車輛狀況。
假如車輛存在超載超速或疲勞駕駛、油料不足等情況時,裝備在車上的GPS就會報警提醒,另外也可杜絕部分物流人員抱著一種天高皇帝遠的心態在外偷懶或干私活的行為。“我們眼下的重點不是發展客戶,而是怎么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不同規模、不同區域的用戶需要的服務不相同,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做好了服務,才能留得住已有的客戶,然后在此基礎上滾動發展。”
物聯網后期階段的突出特點是多技術、多網絡、多業務的融合和協同。目前,如網絡資源虛擬化、環境感知、異構網絡融合等網絡層技術在此階段將得到普遍應用。在筆者看來,各種支持跨行業應用和協同的應用中間件以及業務支撐平臺技術應是標準化工作的重點。
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需要由應用驅動,未來幾年行業應用將成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目前來看,物流業可能成為物聯網的突破點。
僅針對運輸車輛進行定位導航服務,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上海到成都貨運 據交通部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客貨運輸車輛在1000萬輛以上。不包括便攜式導航器提供商,大約有兩百家企業涉足這一業務,以廣東居多。深圳一位現移居國外的業內人士說:“車輛定位服務,如果僅僅是把它看成是賣設備,是沒多少錢賺的,設備的價格會越走越低,真正的價值是為物流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提供增值服務,靠服務賺錢,這樣的錢是賺不完的。”
前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成熟市場中,商品的流動性非常突出,從成品到消費者手中,時間越短越有利于實現商品的價值。物流業的發展急需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物聯網恰好能解決物流業的這一需求。隨著信息采集與智能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廣泛應用以及與傳感網結合的不斷深入,大規模發展物聯網的時機日趨成熟。物流業則有可能成為我國物聯網應用發展的突破口,物聯網技術則成為物流業升級改造的推進劑。
據李功章介紹,當用戶達到更多規模后,將對這些用戶開發增值服務,“據我們測算,一輛卡車一年中產生的相關消費,包括保險、加油、維修等在30萬左右。我們可以在后期有針對性的提供相關服務,這項收入將比賣終端大的多且長久”。
據該公司內部人士介紹,他們正在打造一個全國性的交通安全運營信息平臺和開發一款智能終端,他們將擇取8噸以上的貨運車輛,通過與營運證掛鉤的方式把終端裝到這類車輛上,實現交通安全提醒、車輛實時監控、交通事故記錄等作用。
而北京一家不太出名但大有來頭的公司正在謀劃一個更大的局。從這家叫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
網站介紹上可以看到,這家公司是中國交通運輸部通信信息中心與北京千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一家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成功完成世博會的全國重點營運車輛的聯網聯控,建立了部、省、市三級監管平臺。在技術上,該公司具有相當的實力。
廣東一位從事車載定位系統銷售的人士不無憂慮地表示,一旦
上海到成都貨運這套系統與車輛營運證的領取掛靠的話,其它營運類似系統的企業將很難再有市場機會。這對剛處于起步階段的物聯網智能交通相關的產業來說,不是好事情。
這位人士的擔心可能不是多余,在其
網站上可以看到該公司既是運動員又充當了裁判員,“交通運輸部通信信息中心負責實施在全國推廣衛星定位終端的安裝、監管服務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中心已授權中心所屬企業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部通信信息中心建設的全國省、自治區聯網聯控平臺的管理、維護和應用工作,并且制訂了平臺、終端、數據傳輸交換的國家標準”。
這一政策必然推動智能交通上下游企業發展,業內人士希望這一強制政策在執行中不要內部指定供應商,給所有廠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面對當前存量市場飽和、增量市場競爭激烈的狀況,運營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傳統固話及語音業務大量流失、企業利潤逐年下降等多重問題考驗。如何尋找新藍海是眼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物聯網的發展無疑為運營商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在傳統電信業務遭遇到前所未有發展瓶頸的現在,物聯網一方面引發了運營商對各類業 - 4月初,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四部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通知》,該通知要求,8月1日起,所有新出廠的“兩客一危”車輛都需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對于已經取得道路運輸證但尚未安裝衛星定位裝置的營運車輛,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將督促運輸企業在12月31日前全部加裝,并接入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
務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為運營商開辟了全新的市場,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低離網率、高ARPU值的用戶資源。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運營商,都正在通過大量的物聯網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改變政府、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交互方式。而我國運營商在積極推進物聯網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哪些問題仍值得探討。
統一管理協同機制待建立
目前,電信運營商作為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也正面臨著很多挑戰。
網絡及平臺發展策略。這一策略服務于業務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M2M業務和流量小規模階段。在這一階段,基于現有網絡即可支持M2M業務部署。運營商可通過搭建物聯網業務支撐平臺,向客戶提供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對通信及終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復功能,為用戶帶來新的價值,實現智能通道業務模式。
第二,M2M業務和流量達到一定規模階段。這一階段時終端和網絡、網絡和應用已經較好融合,可以基于統一平臺較大規模部署M2M業務,之前培養的傳感網也可以和現有通信網絡進行較好的無縫連接。這時需要運營商根據物聯網業務的通信特征對核心網網元進行優化,同時引入物聯網接入網關,解決海量物聯網終端標識、計費、用戶管理等問題,并優化每個M2M終端使用的空中資源,降低M2M網絡運營成本。不僅如此,物聯網業務運營支撐平臺的能力也需要增強,可通過匯聚電信能力、計費能力、網絡能力、互聯網能力、行業能力等,開放API給客戶及應用集成商,實現“智能通道+能力開放”業務模式。
http://m.niboeye.cn/xinan/000080.htm
第三,M2M業務和流量大規模階段。這一階段終端、網絡及業務平臺已經完全融合,可以實現大規模M2M業務統一部署,此時的網絡覆蓋充分,無處不在的泛在網業務可以基于任何一種方式接入。
首先,運營商面臨著統籌不夠、重復投入、應用單一的挑戰。當前由于物聯網業務應用尚在起步階段,多數業務處于系統分散、垂直交叉、可規模化復用能力較差的狀態;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和標準規范指導,無法形成統一的管理協同機制。這樣一來,沒有標準化的通信模塊,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終端可集成度就相對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對端的支撐能力,物聯網業務開發周期較長,安全可靠性也就較差。
終端發展策略。電信運營商應該積極研制物聯網終端的相關規范以及定制中間件使終端標準化。具體而言,運營商應致力于終端及模卡一體化的研究,建立RFID應用終端體系,發展嵌入式SIM卡終端使終端規模化以達到低成本,此外,還可建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電子標簽識別應用終端體系,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接觸電子標簽技術解決方案使終端智能化。
標準發展策略。運營商應緊緊圍繞影響標準發展的知識產權、市場、政策、制造和研發能力四個因素參與,并推動物聯網標準向系統化、規范化邁進。